本文目录
一、袁隆平在国际上的名声和地位如何
1、袁隆平在国内的名声和地位,其实已经够高了,但是在国内,首先科研界是讲求集体主义的,而且一切的研究成果也确实是团队合作的结晶;
2、除此之外,周开达、朱英国、李登海、李振声、程相文、陈日胜等科学家,相比较于国外,在国内的知名度也高一些,而且这两年也开始逐渐步入大众视野;最后,中国网民可能是全世界最苛责的网民没有之一了……
3、但是在国际上,袁隆平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与权威性,简直不要太大,而且这也是中国政府的一个宣传风口和倾向。
4、很简单,袁隆平英文好,这就很容易被展示为国际形象,而且专攻的领域以艰难与不可思议著称,什么沙漠海滩盐碱地,只要是块地,都能给你捣鼓出水稻来,所以外国只要种不出水稻的,基本上都来找袁隆平。后文说过的周开达至陈日胜等科学家,全部是国内的一些科研教授,名誉与头衔也以国内奖项为主,但是袁老呢:1999年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5、他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为国际上发展杂交水稻的首席顾问,30次赴国际水稻所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10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菲律宾、孟加拉等国指导发展杂交水稻。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在境内外举办了50余期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培训了来自40多个发展中国家约2000名政府官员和农技专家。
6、袁隆平一生勤勤恳恳,将自己的美好青春奉献给伟大的科学事业。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了前人无法超越的巨大成就。袁隆平一直以来亲力亲为,在科学实践的道路上,迈下了自己一个又一个坚定的步伐,他不断开拓创新,在科学的道路上永无止境,研发出一代又一代的杂交水稻,不断取得进步,为世界饥饿问题的解决,做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正是是袁隆平的科学成就让无数中国人从饥饿中解放出来,在奔小康的路上越走越远。
7、袁隆平一生取得无数科学成就,不仅在中国享有极高的地位,在国际上也被受人尊敬。他在2004年获得“世界粮食奖”,在2010年获得“法国最高农业成就勋章”,在1996年获得“日经亚洲奖”。这无数的奖章都说明了袁隆平不仅仅只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尤其是对于非洲等贫困地区来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让他们有了生的可能与希望。科学家的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为科学事业奉献终生的伟大科学家,值得世人尊敬。袁隆平先生所做出的贡献并不是那些奖章所能估量的,让我们向和袁隆平先生一样伟大的科学家致敬。
二、“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国内和国际的地位如何
1、袁隆平老先生,是我国杂交水稻的开创者和引领者,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在国际上也有很高的名声和地位,例如袁隆平在200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吃饱肚子都是社会稳定最重大的因素,因此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事业在全世界都受到极大的重视,与转基因育种有些不一样的是,杂交水稻是人工选优,不断的在各个品种之间杂交并且挑选出具有相对优势的品种继续杂交选优,最终获得各方比如抗病、抗倒伏、高产、稻米质量优质的水稻品种!
3、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使得产量提高幅度很大,该技术也走出国门,传播到东南亚和非洲等多国,解决当地粮食的产量不足问题,例如在马达加斯加和埃及等国种植杂交水稻,平均产量是当地品种的一倍。
4、以上的国际合作工作,给袁隆平带来的很高的国际地位和名声。因此,袁隆平在国际上频频斩获十几项国际大奖,例如世界粮食奖,沃尔夫奖等,在2018年因采用新技术选育水稻新品种的重要贡献,获得了未来科学大奖。
5、袁隆平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多次申报中国科学院院士均落选,当时,有人认为袁隆平采用的是传统杂交方法,不属于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
6、但袁隆平的工作时还很系统科学的,随后于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2006年却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称号,这也证明了袁隆平在国际科学界的名声和地位。
7、从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到1995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又在200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更在2006年被评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2018年12月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另外还在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在这些荣誉中我们可以简单了解他在国内以及国际上的地位,赞誉的话不用多说,因为群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
三、袁隆平在我国的地位和影响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
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
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袁隆平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