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什么是黑线姬鼠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黑线姬鼠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一、黑线姬鼠是什么
1、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Pallas),又名田姬鼠,长尾黑线鼠。
2、体长为65~120厘米,体型较细瘦。耳壳稍长,9~16毫米。四肢埋配知较长,细弱。尾细长,比体长略短,50~107毫米。尾毛不发达,鳞片裸露呈环状。体背毛一般为棕褐色,但因不同的环境和年龄而卖喊有所不同。通常处在林边和灌丛下的毛色多灰褐,带棕色。农田、荒地的个体棕色较重,或沙褐色。年龄大的老鼠毛色较深,幼鼠则较浅。从耳间沿脊背至尾基部有1条黑色的条纹,此纹在北方亚种较宽而黑,宽弯消度3~4毫米,宁波亚种则不清楚。腹面与四肢内侧毛色灰白,体侧与腹面毛色界限不明显。尾背毛色比腹面略深。头骨较狭,眶上脊明显,向后与颞骨相连。臼齿咀嚼面有3纵列丘状齿突。第一、二上臼齿,具发达的后内齿尖。第三上臼齿咀嚼面内侧具两个突角,前面为一个孤立的圆形齿叶。
3、该鼠性喜潮湿,以水田、水浇地、灌丛、鱼池旁等土壤湿度大的地方较多。其洞穴多建于田埂、渠道、坟地、路基等地。以水稻、小麦、玉米、豆类地块为多。农田内草荒重的更适于其栖息。
4、洞系结构比较简单,洞道浅短,大多有洞口2~3个,巢为圆球形,以干草、作物茎叶和树叶做成。北京地区1年3~4胎,1胎4~8仔,多时达10仔。
5、食性杂,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在农田多以稻谷、麦粒、瓜籽、菜籽为食。在冬天多吃草籽和干草。解剖胃除发现上述食物外,还有昆虫和植物的绿色茎叶。
6、该鼠在北京郊区为全生境分布。国内分布也很广除青海、新疆、西藏外,各省(自治区)均有发生。除取食作物种子外,还是重要的疾病传播媒介,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二、黑线姬鼠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黑线姬鼠属小型野栖鼠类,栖息环境比较广泛,不论是平原、丘陵、山隐团灶地、林区、草甸、荒滩、坟地等均可栖居,主要栖息于各种农田、旱地耕作区及山坡灌木、草丛中,喜栖居于农田田埂、沟边、路边、河塘边、坟堆、草堆、乱石堆、杂草、沼泽地等,特别是比较潮湿的地方数量最多,在农村偶尔也进入居民区。黑线姬鼠是重要的农田害鼠,农田、旱地耕作区及山坡灌木草丛则是黑线姬鼠的密集区和鼠源地。
黑线姬鼠一年四季皆活动,由于受气温和食物因素的影响,黑线姬鼠在春、秋季活动比较频繁,而盛夏和寒冬季节活动明显减少,但无冬眠现象。黑线姬鼠昼夜均可活动,以夜间活动为主,白天无人时也外出活动,黄昏和黎明最为活跃,为夜出双峰型种类。在贵州省凯里市、岑巩县观察,入夜(19:00~21:00)和黎明(5:00~7:00)为黑线姬鼠活动高峰,捕获率分灶扮别为6.50%和4.00%,黑线姬鼠占总鼠数的37.97%和24.36%,午夜(1:00~3:00)是活动低潮,捕获率仅为0.50%,白天未见有活动,以晴天无月光、微风天气活动最盛,大风、大雨寒流天气活动明显减少。在浙江省缙云县观察,黑线姬鼠黄昏活动占47.0%,清晨占28.6%,黑夜占19.0%,白天占5.4%。在江苏省通州地区黑线姬鼠昼夜活动有两个明显高峰,一是20:00~23:00,捕获率为8.50%,二是2:00~5:00,捕获率为6.42%。
黑线姬鼠季节性迁移十分明显,为了寻找丰富的食物条件和良好的隐蔽场所,常常随着农作物的成熟而觅食转移,其活动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关系。秋季大部分黑线姬鼠从田间迁移到谷物堆下,小部分迁移到人类建筑物中,在田野随着田间作物的播种和收割而逐渐转移。在川西平原,黑线姬鼠春季4~5月主要在各种小春作物地栖居;6~7月随小春作物收割后,多数迁到田边地角的麦堆内;秋季作物成熟,又迁到秋熟作物地内栖居;秋季作物收割后,少数在田间居住,多数迁到稻草堆中。在贵州省耕作区黑线姬鼠的活动规律为:春季(3~5月)主要栖息在小麦地和刚播种的玉米地,捕获率在3%~6%;夏季(6~8月)主要栖居在稻田和花生地,捕获率在5%~15%;冬季(12月至翌年2月)随着各种作物的成熟收割,田间食源缺乏,它们主要栖息在耕作区周围的灌木草丛中,捕获率在10%左右。黑线姬鼠在不同作物之或蔽间主要向食物和隐蔽条件好的作物栽培区转移,同一作物在播种期和成熟期的鼠密度最高,同一作物在不同布局类型田块中对该鼠的吸引能力有很大差异。
黑线姬鼠是杂食性鼠种,以取食农作物为主,喜食种子、果实,也食绿色部分,偏食水稻。
三、什么是黑线姬鼠
黑线姬鼠(ApodemusagrariusPallas),隶属啮齿目鼠科姬鼠属,别名田姬鼠、差好凳黑虚旅线鼠、长尾黑线鼠、金耗儿、黑脊梁沟鼠。
中国有5个亚种:指名亚种(A。a。agrarius)、东北亚种(A。a。mantchuricus)、华北亚种(淡色亚种)(A。a。pallidior)、长江亚种(宁波亚种、华东亚种)(A。a。ningpoensis)和台湾亚种(A。a。insulaemus)。
黑线姬鼠系古北界种类,在我国分布很广,广泛分布于我国除青海、西藏、海南以外的其余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是我国广大农区的主要害鼠。在国外分布于欧洲和俄罗斯的阿尔泰、西伯利亚地区,以及朝鲜和蒙古。
黑线姬袜迟鼠在我国25、5°N以北地区广泛分布。在长江流域为农田害鼠优势种,往南逐渐减少;在福建省以年均温19℃(25、5°N)为黑线姬鼠分布南界;湖南省地处25、5°N左右的宜章—道县一线,年均温18、3~18、6℃,仅在兰山县丘陵区捕获3只黑线姬鼠,占捕获总鼠数246只的1、2%;广东省仅在北部的韶关和阴山县曾捕到黑线姬鼠;在中国台湾,黑线姬鼠(台湾亚种)可分布到23°N(台南)地区。黑线姬鼠在贵州省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具有分布广、数量多、为害重的特点,26°N附近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为黑线姬鼠的绝对优势区,以南为黑线姬鼠无或稀有分布地区,两者之间为过渡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