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谏怎么读,以及谏的拼音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谏怎么读音是什么
一、谏的读音:jiàn
二、释义:
1、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进~。直言敢~。从~如流。
2、匡正;挽回
3、通“间”。离间
4、谏官
5、通“间”。间谍
三、谏的部首:讠
四、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五、造字法:形声;从讠、柬声
六、相关组词:
谏诤进谏兵谏劝谏讽谏纳谏规谏
司谏谏工优谏陈谏忠谏谏署谏院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挑选、挑剔。谏,金文(柬,挑选、挑剔)(言,言说、评论),表示挑剔、批评。造字本义:动词,臣子批评或忠告君王。
文言版《说文解字》:谏,证也。从言,柬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谏,向朝廷进言。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柬”作声旁。
二、词组释义:
1、谏垣[jiàn yuán]
指谏官官署。
2、讥谏[jī jiàn]
劝谏。
3、谏正[jiàn zhèng]
谏诤;规劝。
4、谏谕[jiàn yù]
亦作“谏喻”。劝谏讽喻;劝谏晓喻。
5、闚谏[kuī jiàn]
察看时机进谏。
谏怎么读音
一、谏的读音:jiàn
二、释义:
1、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进~。直言敢~。从~如流。
2、匡正;挽回
3、通“间”。离间
4、谏官
5、通“间”。间谍
三、谏的部首:讠
四、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五、造字法:形声;从讠、柬声
六、相关组词:
谏诤进谏兵谏劝谏讽谏纳谏规谏
司谏谏工优谏陈谏忠谏谏署谏院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挑选、挑剔。谏,金文(柬,挑选、挑剔)(言,言说、评论),表示挑剔、批评。造字本义:动词,臣子批评或忠告君王。
文言版《说文解字》:谏,证也。从言,柬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谏,向朝廷进言。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柬”作声旁。
二、词组释义:
1、谏垣[jiàn yuán]
指谏官官署。
2、讥谏[jī jiàn]
劝谏。
3、谏正[jiàn zhèng]
谏诤;规劝。
4、谏谕[jiàn yù]
亦作“谏喻”。劝谏讽喻;劝谏晓喻。
5、闚谏[kuī jiàn]
察看时机进谏。
谏言怎么读
谏言读作jiàn yán。
谏言,一般用来指下级对上级的规劝和建议。古时最常用于君臣之间。
出处:贞观五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说:“自古以来有很多帝王放任自己的喜怒,高兴就胡乱升赏无功的人,不高兴就乱杀无罪的人。所以社稷沦丧,天下混乱,没有不是因此而造成的。我每晚没有不把他当成心事,一直想让你们尽力进谏,而你们也要接受别人的谏言,怎么可以因为别人的话与自己的不同,就护短不接纳?如果不能接受别人的谏言,又怎么能去劝谏别人呢?”
近义词:敢言
敢言,读音是gǎn yán,汉语词语,意思是敢于进直言,亦指直谏;冒昧陈述
出处:
《新唐书·郝处俊传》:“处俊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
《金史·黄久约传》:“卿忠直敢言,匡益甚多,未可使去左右。”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二回:“其时朝中有个贤臣,姓泄名冶,是个忠良正直之辈,遇事敢言,陈侯君臣,甚畏惮之。”
谏怎么读什么意思(谏怎么读 拼音)
1.jiàn。
2.部首:讠。
3.笔画:11。
4.笔顺:点、横折提、横、竖、横折、点、撇、横、竖、撇、捺。
5.组词:谏言、劝谏、纳谏、进谏、兵谏、直谏、谏议、谏官、谏诤、谏阻。
6.基础释义: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进谏。
7.直言敢谏。
8.从谏如流。
9.详细释义:〈动〉(形声。
10.从言,柬声。
11.本义:直言规劝)同本义谏,证也。
12.——《说文》谏者,正也。
13.——《楚辞·七谏序》谏,犹正也。
14.以道正人行。
15.——周礼·司谏》注掌谏五恶。
16.——《周礼·保氏》。
17.注:“以礼义正之。
18.”三谏不从。
19.——《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
20.——《左传·僖公二年》保氏常谏王恶。
21.——《周礼·地官》大臣强谏。
22.——《战国策·赵策》扶苏以数谏。
23.——《史记·陈涉世家》忠谏之路。
24.——诸葛亮《出师表》不为拒谏。
25.——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谏字怎么读
谏的拼音为:[jiàn]。
谏是一个汉字,读作jiàn,本意是指向帝王陈述各种可能的选择并提出其中最佳者,引申义是在帝王做出错误选择时直言规劝。
详细字义:
(形声。字从言,从柬,柬亦声。“柬”意为“分类挑选”。“言”与“柬”联合起来表示“就一揽子解决方案进行细分推敲后给出最佳选择建议”。本义:向帝王陈述各种可能的选择并提出其中最佳者。转义:(在帝王做出错误选择时)直言规劝。)
谏,证也。――《说文》
谏者,正也。――《楚辞·七谏序》
谏,犹正也。以道正人行。――周礼·司谏》注
掌谏五恶。――《周礼·保氏》。注:“以礼义正之。”
三谏不从。――《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
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左传·僖公二年》
保氏常谏王恶。――《周礼·地官》
大臣强谏。――《战国策·赵策》
扶苏以数谏。――《史记·陈涉世家》
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不为拒谏。――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韵》古晏切《集韵》《韵会》《正韵》居晏切,音㵎。《说文》证也。《徐曰》闲也。君所谓否,臣献其可,以闲隔之,於文言柬为谏。柬者,多别善恶,以於君。《白虎通》闲也,因也,更也。是非相闲,革更其行也。
《诗·衞风·淇奥序疏》干也。干君之意而告之。《广雅》正也。《广韵》谏诤,直言以悟人也。《书·说命》后从谏则圣。《礼·曲礼》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随之。《前汉·贾山传》工诵箴谏,瞽诵诗谏,公卿比谏,士传言谏过。《旧唐书·职官志》凡谏有五:一曰讽谏,二曰顺谏,三曰规谏,四曰致谏,五曰直谏。
又官名。《周礼·地官》有司谏。《注》谏犹正也,以道正人行。《後汉·百官志注》胡广曰:武帝元狩五年,置谏大夫为光禄大夫。世祖中兴,以为谏议大夫。
又鸟名。《说苑·辨物篇》东方有鸟,名谏珂,文身而朱足,憎鸟而爱狐。
又果名。《本草纲目》橄榄,一名谏果,出《农书》。
又姓。《风俗通》汉有治书侍史谏忠。
又《集韵》居颜切,㵎平声。《类篇》诤也。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