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奉天靖难是什么意思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奉天靖难是什么意思的知识,包括奉天靖难记是真的吗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399年明朝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请问“靖难”是什么意思
"靖难之役"的"靖"字是扫除、平定的意思,"难"是灾难的意思.
因为当时建文帝宠信齐泰、黄子澄等人,奉行削藩,燕王朱棣就说这是皇帝听信小人谗言,离间骨肉,这是一场灾难,所以打出"奉天靖难"的旗号,要为君主清除身边的奸臣.因此我们可以把这场战争看做"朱棣"为平定小人乱君这场灾难而发动的战役.
奉天靖难以清君侧的意思
“奉天靖难以清君侧”是明末清初的历史事件。这是指当时的中国政治人物、抗清名将吴三桂率领明朝遗孤和部分汉军造反,反清复明的行动。吴三桂在这场起义中自称“奉天”(指承天皇帝旨意)并以“靖难”(平定叛乱)为名义,希望得到明朝遗孤和汉军的支持。而“清君侧”则意味着他们反对清朝,支持明朝。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吴三桂发动的这场反清复明起义,是以“奉天靖难”的名义,依据“清君侧”的立场而进行的。
1399什么意思
1399是燕王朱棣起兵北平,以“清君侧”之名,发动“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靖难之役建文元年(1399)七月,当朱允炆准备削夺燕王权位时,燕王朱棣公开反叛。五日,燕王聚集将士,誓师起兵。
以“清君侧”为名,自称“奉天靖难”。建文帝闻知朱棣在北平举兵反叛,急命年过古稀的老将耿炳文为大将军。
带领大军30万伐燕,从此揭开了明王朝历史上长达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的序幕。1402年,靖难之役以燕王胜利而告终。
什么叫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
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名词解释:靖难靖难之役是什么意思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奉天靖难,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政变。
靖难之役中朱棣的口号是“清君侧,靖国难”。“靖难”的意思:“靖”指平息,扫平,清除。“靖难”代表平定祸乱,平息战乱,扫平奸臣的意思。
关于奉天靖难是什么意思,奉天靖难记是真的吗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